丹阳房产网-丹阳本地丰富房产信息资源网站,
让你足不出户了解丹阳本地楼市
业务咨询 杨站长:13912830545
QQ:16127548 微信同手机号
丹阳房产网祝您事业腾飞,心想事成.
原题:动真格,风向真变了!一边整治、补齐短板,一边安排央企齐接盘,一场大变局真的悄然发生。
要不是因为这波“病情”所折射出来的楼市政策,估计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国家对楼市的调控就是“虚情假意”,可能不会动真格。但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想错了。
两年“病情”期间,几乎没有出现地方能成功出台救市政策。所谓的个别城市“限跌令”,其实不过是担心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缓兵之计,大家也看到了,工抵房、送车位、零首付等促销花样百出,地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前期购房者无正当理由进行“房闹”就行,“明稳暗降”是不少近半年房价下跌城市的真实写照。
房地产运行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说法。
根据国家统计部门发布的2021年全国房地产数据显示,作为市场风向标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仅为4.4%,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可对比一下近3年的数据:
2018年为9.5%,2019年为9.9%,即便是受到“病情”冲击的最严重的2020年,其增速也有7%。但2021年只有4.4个百分点增速,如果要把2020年和2021年的开发投资数据连成一条线来看的话,那基本上就是一条直向下的斜线。
当然,也直观体现在房价上。统计数据显示,在2021年第一季度末,全国新建商品房均价还在10842元/平米高位,但到2021年末,均价回落到10139元/平米,差点就回到万元以内。可不要小看这一平米703元6.48%的降幅。如果反映到具体的小区,有的跌幅可就不小了。
作为房地产行业晴雨表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急速下坠,房价也在跌,对经济影响大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还让房地产保持此前的增速,可以说,我们的GDP增速还能保持较高增速,但突然踩刹车,又不让地方救市,为何?
都知道,明面上的理由,就是要抑制楼市泡沫,防止产生金融系统安全问题,进而伤害到经济发展。这个理由充分吗?肯定充分,毕竟世界各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史中有“十次危机,九次地产”的说法。但如果仅仅理解到这个层面,那就太肤浅了。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跟资本主义根本的不同就是“有难同当,但也要有福同享”,部分人富不是真的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说白了,一个都不能少,何况当前面临高房价现状,还不止一个呢。所以,看到这里应该知道,国家对房地产态度的转变是基于制度的使命:共同富裕。
所以,我们看到了,面对楼市持续低迷,住建部对2022年房地产工作部署的第一条内容不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快速恢复,而是“加强房地产调控”。经常研究楼市的就知道,目前的楼市还在下行期,竟把房地产调控摆在第一位,强调“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很明显,调控不会松懈,还会继续坚持。此前不少人担心继续坚持调控的话,会让很多房企破产,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而这次用“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企的预期交付风险”作为应对,联想到此前把恒大等出险房企割裂开来,认定是企业的个人行为,意思很清楚,这锅国家不会背,“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就是告诉他们,不会因为个别现象而影响楼市调控方向。
当然,对房地产的整治还不止于此。
早在2021年7月,国家住建部、公安部等8部门就下发了开展整治房地产秩序的工作通知,目标是通过3年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数十个省市分别对应起码不少于8个部门也陆续下发了整治通知。从整治内容来看,主要就是围绕解决当下房地产市场的突出问题,比如房地产开发、房产买卖、租赁、物业等,从源头上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如果说,房地产市场整治解决了已买房和想买房人的关切,那么,对于经济能力不济,买不起房的群体又怎么办呢?
按照目前的房价数据,要在全国买一套3口之家的均价房,大概也需要100万左右。对于平均月薪几千元的年轻人来说,要是没父母辈支持,别提有多难了。而且,后面还要面临结婚、生子、育孩等一系列大项支出。买不起房,应该是很多年轻人的写照。但正如前面说了,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就是不要落下任何一个人,要人人都能住上房子。
因而,在2021年8月31日,国办举行了“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发布会,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有楼市专家对此评论称之为“楼市历史性的节点”,实际上,这可不是临时说说,在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中就有明确,要在这期间实现这个目标,换言之,2025年前就要基本实现:
针对新市民,新青年住房困难需求,通过住房保障体系完成,公租房解决城镇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保障租赁住房供应给人口净流入城市的新青年、新市民,共有产权房解决只能拿出部分首付款的家庭实现买房。三位一体的国家住房保障体系成型,就是要补齐这些年“重商品房市场、轻保障租赁住房”的这块短板。
有人说,租房能享受到同等上学权利吗?其实,从目前看来,这些正在逐步改变,比如学区划片,租售同权等试点有条不紊开展,都是在为打通租房和购买商品房享受同等权益道路提供铺垫,假以时日,这都应不是问题。
最后一个,关于大家最关心的房价问题。
老实说,无论是租还是买,都与房价高低息息相关。如何让房价保持稳定,甚至理性回落,仅仅靠现有的运行机制显然是难做到的。从以下两个信息,我们可洞悉出些许端倪:
1.2022年1月6日,国办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探索赋予试点地区更大土地配置自主权。允许符合条件的地区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机制。
2.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央行、银保监联合发文,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并购出现经营风险的房地产企业优质项目。
一方面,稍微了解房地产常识的都知道,商品房售价的最大成本就是土地,一般要占到7成左右,绝大多数城市并不是没有土地,而是受制于18亿亩耕地红线限制,有土地也不能开发,所以,地价是越来越高。而这次明确允许探索土地指标跨省调剂,对于那些地价成本较高的城市,可以通过调剂地价较低的城市土地指标使用,这样,可使用的土地多了,地价自然就下来了,可以说,这是让房价合理回归的根本。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楼市的持续调控,一些高杠杆房企相继出险,为了能把调控继续坚持下去,央行、银保监联合发文支持并购出险房地产项目,在这其中,有信用背书的央企则临危受命。事实上也是如此,从近段时间接盘的房企来看,都是清一色的央企,比如中海、五矿、华润、华发、首创等央企国企均接盘和洽谈了恒大、融创、佳兆业等部分项目。随着调控的持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企房地产项目将由央企、国企接管。项目纳入国家队手中,在商品房定价和租赁定价上都有主动权和空间。
凡此种种表明,一句话,风向真的变了。关系国计民生的住房问题,过度商品房化显然不可取,国家队出手是权衡再三的必然选择。这似乎也与不断有专家提出“二次房改”的观点不谋而合。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边整治、补短板,一边又安排央企齐接盘民企房地产项目,这盘悄然形成的大局是什么呢?
央媒央广网2022年1月24日报道,住建部和浙江省日前签署《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实现住有所居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为发挥住房和城乡建设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浙江示范。
不难看出,总结成一段话即是:整治房地产市场,是为保障业主、购房者的权益,补保障房的短板,是为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安排央企齐接盘,是为出清金融和交房烂尾风险,让调控楼市持执行下去,目标达成。终极目标就一个: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本信息为丹阳房产网小编原创或网络转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复制.转载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丹阳房产网)
更多本地楼市资讯,二手房信息,尽在丹阳房产网.
本站是丹阳地区先使用"丹阳房产网"为名字的网站.
请认准我们的标志LOGO,其他一切网站都是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