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增广告位
    • 你们城市的房产还会不会涨播
    • 资讯类型:城市规划  /  发布时间:2023-06-22  /  浏览:6597 次  /  

    核心价值观.gif


    丹阳房产网-丹阳本地丰富房产信息资源网站,

    让你足不出户了解丹阳本地楼市

    业务咨询 杨站长:13912830545 

    QQ:16127548  微信同手机号

    丹阳房产网祝您事业腾飞,心想事成.





    这一两年,我和全国近千名网友有过接触,为了准确而严谨地分析他们该不该买房,我会给他们一份问卷,他们填了,我才能分析。


    QQ截图20230622211148.jpg

    而这份问卷中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个人情况,另一个则是城市数据。

    城市数据包括这些指标:

    人均GDP、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变化情况(流入还是流出,数额)、城市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率、房均单价、房价租金比。

    靠这些数据可以预测当地房价的走势以及概率:

    房价下跌的概率:100%、99%还是90%?

    房价下跌的幅度:一成、三成还是五成?

    房价下跌的速度:一年内、三年内还是五年内崩溃?

    看到这里,是不是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怎么都是下跌,讨论的还是下跌的幅度,为什么没有上涨的情况?

    因为我国的房价,根本没有任何上涨的可能,部分城市的下跌概率不是100%的原因只是有些特殊情况会导致变量的产生,而这种变量或许能导致房价上涨。

    好了,接下来我将把城市分为几类,分别预测这些城市的房价态势,以及建议购房者和有多余房产的房东该如何处理。

    第一类:经济较为落后的小城市。

    区域指标:

    人口GDP低于7万,人口低于50万,人口流出,城镇率低于60%,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万,房均单价至高五六千,房总价月租金比低于500。

    备注:

    区域指的是某市某区,而不是泛指整个市,比如,乐山市市中区,而不是整个乐山市。

    有些数据会有些出入,但不太影响整体预测,下面几类同理。

    这类城市的房价没有任何未来,房价整体持续下落,区别在于核心区域下降得慢,偏远区域和老旧房产大幅度下降。

    而且,这类城市的大部分房产会失去流动性,在一个漫长的时间内,房均价下降到人均工资平齐的地步后,却卖不到这个价格,人均工资3000,100平米的房产价值35万,想要出售,25万都没人接手。

    因为根本就没有需求,这类城市的老龄化非常严重,青年占比极少,产业极其单一,当地的购房者基本只剩体制内和事业编制者,以及极少数的民营企业打工人。

    导致房产空置极其严重,出售数量远大于购房者数量,供求关系相当离谱。

    在不久的未来:

    一个小区500套房,200套没装修,100套挂售,而几个月的成交数量不到十套,购房者越看越不想买,因为能预测得到的是,物业肯定会越来越差,业主肯定越来越少,小区周围定然越来越冷清,住着会越来越不方便,房价只会越来越低。

    人口持续流失,因为严重老龄化下的人口结构失衡,经济非常低迷,青年根本找不到工作,纷纷逃离,又因为老人去世的比例远超全国,人口迅速减少,40万人在三四年的时间里减至30万,城镇率被动提高,但空置率越来越高。

    产业继续凋零,因为没有需求,没有新兴产业,就少有消费,加剧了青年逃离的程度,青年的逃离,进一步增加老龄化的比例和房产的空置率。

    这里城市的终极态势可以参考一些区县,户籍人口20万,常住人口不到10万。

    对于购房者来说:

    房价不贵,但越早买越亏,这里的房价定然会降低到平均工资以下。

    个人建议,能不买就不买,要买也完全不要急,先看五十套房再说。

    不要买新楼盘,这些区域的新楼盘性价比很低,且烂尾的风险更大。

    而有多余房产的房东:

    赶紧卖掉,这就是一个注定不断贬值的资产,别怕亏损,因为以后可能根本卖不掉,也租不出去。

    外来务工人员极少,青年流失,当地库存也不少,留在本地的都是本地人,大家都有房,谁来租你的房啊?

    第二类:绝大多数的三四线城市。

    区域指标:

    人均GDP在7-10万之间,区域人口低于100万,人口不增长,城镇率高于60%,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万,房均单价在5千以上1万以下,房价月租金比高于400。

    备注:肯定有些城市有差别,比如南宁、海口,但以下的预测也无差。

    这类城市的房价也没有任何未来,因为以下几点:

    人口没有增加,城镇率快要到顶,整体需求不断走低,而新楼盘不少,导致库存不断增长。

    产业相对单一,没有岗位吸引年轻人,导致收入无法增长,年轻人能青睐的工作只有体制内和事业编以及医院和学校,购买力和消费指数不够,经济的增长极其缓慢,导致整座城市的扩张停滞。

    城市的财政收入年年走低,产业升级做不到,土地财政玩不动,基建的扩张和设施的更换没有钱,郊区和新区一直是那样,新楼盘成为二手房后没法保值,新起的楼盘更偏,价格更卖不上,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口无法迁移,人口又无法上涨,城市直接停滞。

    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没有房产税:

    城市的分化非常严重,郊区空置率超过50%,而新区的房产成了鬼城,但核心区域的空置率也会增加,因为老人的去世和部分人口迁徙郊区和新区。

    新楼盘的去化周期非常长,价格不断走低,之前料想的“今年买成6000,以后这个区域就会涨到7000”根本没有出现,甚至隔壁楼盘打折促销后单价也就5000。

    购房者的数量越来越少,主要是改善性购房者,存粹的刚需比例非常少,导致核心区域的老旧二手房卖不出去,新区的房龄五年内的电梯房无人问津。

    整体房价一直走低,只是幅度不算大,从7000均价以每年10%以内的速度降低。

    如果有房产税:


    在一年内立刻马上回归到居住属性的房价,这是多少呢?

    ——房价租金比在200—300倍之间,房价收入比低于6,房均价和人均工资平齐。

    而且,多数房产还达不到这个价,那些超过十年的高层建筑、零几年的多层步梯、交房五年依旧是郊区的刚需非高层电梯房。

    就这,还卖不出去。

    和上文的逻辑一样,多数房产直接失去流动性。

    对于购房者和房东,我的建议和上一类相似:

    多余房产,赶快丢,没有可能会涨价,无论任何类型的房产。

    只要不是特别有钱或不买房活不下去之类,在房产税出台之前,都不要买。

    第三类:一线城市。

    区域指标:

    人均GDP在15万以上,区域人口在2000万左右,人口不增长,城镇率高于80%,人均可支配收入在7万到10万之间,房均单价在四万以上,房价月租金比高于800。

    这类城市的房价绝大多是也会跌,且在房产税出台后跌的幅度会非常大,原因我写在了《一线城市的房价也撑不住》的文章里。

    简而言之,原因大概是这样:

    一个人决定买一件商品,受三方面影响——购买力,购买意愿,需求。

    而一线城市的楼市,购买力下降,购买意愿下降,需求也下滑。

    于是,整体房价必然下降。

    对于购房者和房东,我的建议有所差别:

    多余的房产,如果非大平层或豪宅,只是普通房产,卖掉就好,必然撑不住。

    如果你能够得上的房产,不是大平层或豪宅以及核心区域,绝不会涨,只要你不是非得马上买,等到房产税出台再考虑。

    第四类:二线城市。

    区域指标:

    人均GDP在10万以上,区域人口在1000万以上,城镇率高于70%,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万到7万之间。


    好了,接下来的数据会有差别,因为有一个变量,一线城市的人口不增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口也流出,二线城市的人口很可能会上涨,人口上涨会影响这个城市的房价。

    但即便人口上涨,我的预测依旧是房产整体下跌。

    1,房价租金比小于500,房均价低于2万,人口流入。

    2,房价租金比大于500,房均价高于2万,人口不流入。

    两者的房价都会回落到人均收入的2倍及以内,区别来了:

    前者的房价区域差别较小,回落的幅度较小,且速度较缓,且因为部分核心区域的房产之前卖的价不高,此地房价相对友好,而人口流入的原因是外来人的定居难度不算大,也有产业支撑,提供了不少高薪岗位,导致核心区域的房价能维持不跌。

    后者就很惨了,之前的房价泡沫远比前者高,但人均收入和人口需求无法支撑这么高的房价,导致其跌落的幅度非常高,又因为这种态势的蔓延,导致它最后相持的价格区间比前者低。这种思潮会蔓延到核心区域和大平层,也就是说,除了稀缺性极高的豪宅,都会大幅度降低。



    本信息为丹阳房产网小编原创或网络转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复制.转载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丹阳房产网)


    更多本地楼市资讯,二手房信息,尽在丹阳房产网.

    本站是丹阳地区先使用"丹阳房产网"为名字的网站.

    请认准我们的标志LOGO,其他一切网站都是假冒!!!


    index_ada1577509426477.gif


    上线APP.gif


    微信搜一搜.gif






    帮助说明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收费标准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江苏省丹阳房产网  丹阳市一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邮编:212300
    欢迎各相关行业加盟合作,丹阳房产网祝您事业腾飞。
    网站客服QQ:16127548 网站咨询:13912830545 微信:请扫底部网站客服,添加客服微信
    苏ICP备17022159号-1
    回顶部